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示范段

Demonstration Section of Yangpu Riverside Public Space

项目内容为滨江公共空间和综合环境整治工程,包括公共绿化、广场、道路、防汛墙、岸线、配套设施等范围。总面积约2.7公顷,基地水岸线长度约493米。

场所精神,既存在于锚固于场地的物质存留,又存在于游离于场地的诗意呈现。这个项目就是基于这一建筑学思考的城市更新实践。

“锚固”是指如果要发掘场所的潜在价值与精神,就无法脱离场地上的各种物质存留。它们是场地中历史记忆最真实的映射。城市公共空间应当呈现出城市文化的时间厚度和延续性。由于观念的差异,场地上每一处特征物的“抢救”式保存都面临巨大的阻力与时间压力。譬如:原有防汛墙、渔市货运通道和防汛闸门、原有趸船的浮动限位桩、老码头的地面肌理以及钢质栓船桩和混凝土系缆墩等。

“游离”是指改造实践中新元素既保持着对既有环境的尊重,同时又以一种清晰可辨的方式避免和既有环境的粘连,同老的部分形成比对性的并置关系。譬如场地中新建的两组交通复合体----集合了坡道、座椅、展示、种植等功能的钢廊架以及通过单一元素”水管“的组合变化形成的栏杆与灯柱系列。

利用防汛墙之后原本水草丛生的低洼积水区,运用低冲击开发和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形成可以汇集雨水的低洼湿地。在雨水湿地中新建的钢结构廊桥体系连接各个路径方向,形成悬置于湿地之上的多功能景观小品。我们对模式化的植物配置方式进行反思,依照空间序列进行植物布局。采用多种观赏草相搭配,形成了同后工业景观粗犷的精神气质相吻合、独具野趣的景观风貌。

杨浦滨江示范段于2016年7月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黄浦江两岸45公里以慢行系统贯通为基本要求的贯通工程随即展开。在流线整合、可达性提升,以及城市文化传承等方面,杨浦滨江示范段对于其他各区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对于在全中国范围内存在的大量产业转型期的滨水工业遗地,杨浦滨江示范段在城市更新方面所作的探索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