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海伦)中心

Financial Stree Hailun Center

轨道交通10号线海伦路站地块综合开发项目,即金融街(海伦)中心(以下简称“海伦中心”),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海伦路、四平路交汇处,是轨道交通4号线、10号线换乘站上盖的大型商务综合体。项目用地面积28,10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8,925平方米,其中地上115,067平方米,地下53,858平方米。

项目自2013年起,历时5年的施工建设,于2017年9月顺利竣工,已成为虹口区的标志性建筑。

区位优势

基地的交通区位具有极大的优势,邻近人民广场、外滩和浦东陆家嘴金融区,且交通连接性非常好——坐落于两条地铁交汇处,其中10号线被称为上海的“黄金走廊”, 4号线则是环状线,沟通了浦东和浦西。轨道交通的先天优势促使基地成为一个完美的交通枢纽。

建筑形态

本设计将建筑作为一种独特而鲜明的产品来设计。基于以下三个原则,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使用方案的设计模式。

① 城市渗透性:最大化基地内的到达性和连接性;

② 创造个体形象:引入“单体式”群体建筑概念,并具有功能上的灵活性;

③ 强调垂直向性:通过场地竖向设计,使城市群体建筑既相互连接,又相对分区,营造核心的导向性。

项目基地大致呈矩形,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40 米。由于基地下方是地铁10号线与地铁4号线的海伦路换乘站点,4号线在基地中部横穿,且埋深较浅,其站厅层凸出地面2.5米,造成了基地空间上的南北分区。如何实现一个完整的体量成为设计的挑战,最终设计通过跨越式的体量将坐落在地铁两侧的建筑连接起来。

整个建筑群由一栋布置在南侧的130米高33层的办公塔楼和位于中部、北部的附属裙房组成。裙房相互连接又相互独立,从视觉上营造群体式楼宇的视觉形象,以获得更怡人的城市尺度。

项目的主轴线平行于地铁4号线展开,强化了办公塔楼和商业/办公小型楼宇间公共街道的方向性。同时,在保持和地铁之间有清晰安全的结构关系的情况下,地下停车和地面功能保障了多功能用途组织的灵活性和逻辑性。

立面设计

立面的总体设计概念是将不同的体量和功能通过具有表现力和美学的立面整合在一起。

塔楼立面:采用标准化单元系统,标准单元由遮阳和不透明板材组成。其材料和几何性使得它具有灵活性,同时在塔楼平面一周的不同位置和角度具有不同的性能表现。因此,在塔楼朝南的立面上将配置更大面积的不透明板,而在朝北的部分,缩小透明板的面积,以保证室内功能运转的平衡所需要的光线。

塔楼和裙房立面的不透明板采用两种颜色,不论有无阳光照射,都会营造出有阴影的视觉效果。

裙房立面:采用半标准化的预制单元系统。由于裙房的比例、尺度、竖向剖面和塔楼的立面不同,这一系统旨在减小立面构件的高度。于是整个系统由一系列横向和竖向主体结构框架构成,之后再将预制单元框架安装到该结构框架上。这一系统同样由采光窗和不透明板组成。

底层商业立面:由玻璃幕墙组成,最大化的采用透明玻璃,对外强调商业橱窗。

结构设计难点

邻地铁车站工程的基础设计及沉降耦合控制

由于项目位于上海软土地区,所处地层基本为压缩性大、抗剪强度底,饱和含水流塑或软塑土层,且紧邻上海已运营的4号线和10号线地铁车站、10号线地下主变电站和电缆通道,结构设计除考虑基础差异沉降控制外,还需考虑工后沉降将对地铁车站产生的附加变形影响,对其影响进行计算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采取技术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地铁的附加变形影响。

楼面钢梁开洞设计

南地块塔楼楼层梁采用H型钢梁,框架主梁两侧与竖向构件刚性连接,次梁与核心筒铰接。考虑建筑功能布置及满足楼层建筑净高的要求,塔楼标准层主梁、次梁均采用梁上开洞的方式,预留设备管线通过,楼层建筑净高约增加了250mm,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楼层建筑净高的要求。

与地铁站的融合

与两条轨道交通相关的地铁出入口、残疾人电梯、风井、冷却塔以及变电站设施等构筑物给新建筑的设计带来了诸多制约因素。本设计通过对表皮、围护的重新设计将它们融入景观设计中,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它们的结构性改动或移动。

设计对西北角临四平路天水路及东南角临同嘉路的两个地铁口完全保留,不做任何改动,仅对其顶棚进行重新设计,使其形式语言和场地整体设计和谐。西南角临四平路的地铁出口向南微调,移动约两米,但仍保留原有出入口宽度和消防通道,出入口顶棚也结合景观进行设计。场地东北角临同嘉路的出入口由原有位置移动到建筑内部,利用建筑立面对其形象进行整合。同时,设计对大部分风井等设备都做了保留,仅通过围墙的设计使它们融入景观中。

海伦中心项目自设计施工以来,荣获多项荣誉,包括: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地、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优秀集体、虹口区文明工地、虹口区绿色施工、LEED金奖。

项目顺利竣工后,已正式运营一年时间,在服务入驻商铺、办公人员的同时,也向消费者、社区居民等开放。伴随着周边地块的经济发展与资金汇集,项目逐步成为工作、休闲、娱乐、思想、物品与资本交流的活力区域。